富陽發(fā)現(xiàn)迄今年代最早造紙作坊遺址
2009-02-25 00:00 來源:《浙江日報》 責編:覃麗妮
經過近半年的考古發(fā)掘,,一座大型宋代造紙作坊遺址在富陽高橋鎮(zhèn)泗州村露出全貌,。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認定,富陽泗洲宋代造紙作坊遺址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工藝流程最完整的造紙作坊遺址,。
這個古代造紙作坊遺址占地約22000平方米,,已出土文物標本近3萬件,其中,,出土的方磚上有“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記”銘文,,這種在作坊中刻字記事的做法十分罕見,它清楚地表明該造紙作坊最遲在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就已存在,,距今1000年,,比此前發(fā)現(xiàn)的江西高安明代造紙作坊遺跡至少早359年。因此,,專家組認定,,它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古造紙作坊遺址。
整個造紙作坊遺址區(qū)以一條東西向的水渠為界,,水渠以北主要為曬場,,以南則集中了造紙工藝的主要流程,有浸泡原料的腌塘,、蒸煮原料的皮鑊,、漂洗池、抄紙房和焙紙房等,,整個造紙工藝流程保存相對完整,,基本上反映了從漚料到制漿、抄紙的造紙工藝流程,,可以與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等文獻資料相互印證,,為研究宋代中國南方先進的造紙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jù)參與發(fā)掘工作的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唐俊杰介紹,,一般的手工作坊出土的文物都比較簡陋粗糙,,但富陽泗洲造紙作坊遺址不一樣。里面有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青白瓷,,有仿定窯的鑲扣白瓷碗,,古時用來斗茶的黑釉盞,還有墨書書寫的“庫司”,。此外,,從紙漿遺存來看,原料細膩,,表明這是用來造高檔紙的,,而且遺址面積較大,,種種跡象表明該造紙作坊遺址與官府有關,可能是專供官府或皇家用紙的專門造紙作坊,。
專家組認為,,富陽泗州宋代造紙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對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的一個實證,,也是對富陽傳統(tǒng)造紙工藝的一個實證,。2006年5月,富陽竹紙制作技藝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個古代造紙作坊遺址占地約22000平方米,,已出土文物標本近3萬件,其中,,出土的方磚上有“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記”銘文,,這種在作坊中刻字記事的做法十分罕見,它清楚地表明該造紙作坊最遲在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就已存在,,距今1000年,,比此前發(fā)現(xiàn)的江西高安明代造紙作坊遺跡至少早359年。因此,,專家組認定,,它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古造紙作坊遺址。
整個造紙作坊遺址區(qū)以一條東西向的水渠為界,,水渠以北主要為曬場,,以南則集中了造紙工藝的主要流程,有浸泡原料的腌塘,、蒸煮原料的皮鑊,、漂洗池、抄紙房和焙紙房等,,整個造紙工藝流程保存相對完整,,基本上反映了從漚料到制漿、抄紙的造紙工藝流程,,可以與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等文獻資料相互印證,,為研究宋代中國南方先進的造紙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jù)參與發(fā)掘工作的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唐俊杰介紹,,一般的手工作坊出土的文物都比較簡陋粗糙,,但富陽泗洲造紙作坊遺址不一樣。里面有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青白瓷,,有仿定窯的鑲扣白瓷碗,,古時用來斗茶的黑釉盞,還有墨書書寫的“庫司”,。此外,,從紙漿遺存來看,原料細膩,,表明這是用來造高檔紙的,,而且遺址面積較大,,種種跡象表明該造紙作坊遺址與官府有關,可能是專供官府或皇家用紙的專門造紙作坊,。
專家組認為,,富陽泗州宋代造紙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對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的一個實證,,也是對富陽傳統(tǒng)造紙工藝的一個實證,。2006年5月,富陽竹紙制作技藝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