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10日-12日,,上海攬境展覽主辦的2019年藍鯨國際標簽展,、包裝展...[詳情]
2019年藍鯨標簽展_藍鯨軟包裝展_藍鯨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 膠印油墨
- 膠印材料
- 絲印材料
揭開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藝神秘面紗
2010-12-05 00:00 來源:溫州晚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是活字印刷術源于我國最好的“實物明證”,。日前,記者來到瑞安平陽坑東源村,,走進由古宅改造而成的“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館”,,從“活字印刷”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的娓娓敘說中,揭開其神秘的技藝面紗,。
【CPP114】訊:延綿起伏的方塊字模在轉瞬間翻轉變幻,,用“活字印刷”展示出中國以“和”為貴的文化精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這場美妙絕倫的驚世表演至今讓人難忘,。而2010年11月16日,從萬里之外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傳來的一個好消息——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以“中國活字印刷術”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讓世人目光再次聚焦這個神秘的古老技藝,。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是活字印刷術源于我國最好的“實物明證”,。日前,記者來到瑞安平陽坑東源村,,走進由古宅改造而成的“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館”,,從“活字印刷”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的娓娓敘說中,揭開其神秘的技藝面紗,。
800多年傳承24代
如今,,很多古老技藝都已經(jīng)失傳,“活字印刷”這個早已被工業(yè)化生產(chǎn)取代的“落后”工藝是如何代代相傳呢,?按王超輝的話說,,是“修譜”留住了一項“世界非遺”。
木活字印刷術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初,,當時被視為宗族圣典的宗譜十分盛行,而木活字印刷術由于就地取材,,成本較低,,添字方便,制版靈活等優(yōu)點,,普遍用于宗譜“梓輯”(對編印宗譜的雅稱),。當時隱居在福建省安溪縣長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開始用木活字印刷進行“梓輯”,后來在明正德年間,,王法懋的后裔由閩遷入浙江平陽,,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遷入瑞安東源,“化俗譜之修”的木活字印刷術就此落地生根,,因此東源人自古就有“修譜”的傳統(tǒng),。
與“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保守規(guī)矩不同,,東源王氏并不將木活字印刷譜牒的技藝視為傳家秘籍,,在收徒傳藝上十分開放,村里許多外姓人,,甚至是婦女也都加入譜師行當,,如今東源村仍有近百位譜師,年齡最小的才20來歲,,最年長的已80高齡,。
“現(xiàn)在,我們在本地編修族譜外,,還到溫州,、文成、平陽一帶編修家譜,,甚至還跑到湖北,、南京、福建等地,,裝滿一大箱木活字,,雕刻刀具和幾塊備用的檀梨木,一呆就是幾個月,。”王超輝介紹,,木活字印刷術自元至今,從王法懋到東源王氏家族中已薪火傳承了24代,,主要是有賴于中國傳統(tǒng)的譜牒文化,,以及民間尋根問祖的宗族情結。
150字口訣15道工序
斗轉星移,,世事滄桑,,木活字這一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技術,在淡出人們的視野幾乎被遺忘的百年之后,,在瑞安東源村驚現(xiàn)在人們面前,,靠的是一代代傳人對這種古老、復雜技藝的傳承和保護,。
王超輝今年56歲,,十幾歲就開始承祖?zhèn)鲗W習這門技藝,已有30多年的功力,,刻了逾50000個木活字,,用掉近100支刻刀。從采訪(開丁),、謄清(理稿),、撿字,、排版,到校對,、印刷,、打圈、劃支,、填字,、分譜、草訂
(打孔),、切譜(裁邊),、裝線、封面,、裝訂等15道木活字印刷工序,,他都非常嫻熟。
據(jù)介紹,,東源字模用的是檀梨木,,刻出來的字是老宋體,還要用上好的宣紙印刷,。應記者要求,,王超輝現(xiàn)場印刷了李清照的詩《醉花陰》(如圖)。先根據(jù)詩詞內容找到字模,,然后按照普通古籍版式排版,,校對后用毛筆蘸取適量的墨汁均勻刷在字模上,陰干數(shù)秒后鋪上宣紙,,然后用鬃毛刷,,使每一個字都均勻著墨,再輕輕將宣紙掀起,,就大功告成了,。一套嫻熟的技藝讓人眼花繚亂,但一切又顯得古意盎然,,和元代古籍中描述的木活字印刷技術如出一轍,。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是活字印刷術源于我國最好的“實物明證”,。日前,記者來到瑞安平陽坑東源村,,走進由古宅改造而成的“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館”,,從“活字印刷”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的娓娓敘說中,揭開其神秘的技藝面紗,。
800多年傳承24代
如今,,很多古老技藝都已經(jīng)失傳,“活字印刷”這個早已被工業(yè)化生產(chǎn)取代的“落后”工藝是如何代代相傳呢,?按王超輝的話說,,是“修譜”留住了一項“世界非遺”。
木活字印刷術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初,,當時被視為宗族圣典的宗譜十分盛行,而木活字印刷術由于就地取材,,成本較低,,添字方便,制版靈活等優(yōu)點,,普遍用于宗譜“梓輯”(對編印宗譜的雅稱),。當時隱居在福建省安溪縣長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開始用木活字印刷進行“梓輯”,后來在明正德年間,,王法懋的后裔由閩遷入浙江平陽,,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遷入瑞安東源,“化俗譜之修”的木活字印刷術就此落地生根,,因此東源人自古就有“修譜”的傳統(tǒng),。
與“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保守規(guī)矩不同,,東源王氏并不將木活字印刷譜牒的技藝視為傳家秘籍,,在收徒傳藝上十分開放,村里許多外姓人,,甚至是婦女也都加入譜師行當,,如今東源村仍有近百位譜師,年齡最小的才20來歲,,最年長的已80高齡,。
“現(xiàn)在,我們在本地編修族譜外,,還到溫州,、文成、平陽一帶編修家譜,,甚至還跑到湖北,、南京、福建等地,,裝滿一大箱木活字,,雕刻刀具和幾塊備用的檀梨木,一呆就是幾個月,。”王超輝介紹,,木活字印刷術自元至今,從王法懋到東源王氏家族中已薪火傳承了24代,,主要是有賴于中國傳統(tǒng)的譜牒文化,,以及民間尋根問祖的宗族情結。
150字口訣15道工序
斗轉星移,,世事滄桑,,木活字這一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技術,在淡出人們的視野幾乎被遺忘的百年之后,,在瑞安東源村驚現(xiàn)在人們面前,,靠的是一代代傳人對這種古老、復雜技藝的傳承和保護,。
王超輝今年56歲,,十幾歲就開始承祖?zhèn)鲗W習這門技藝,已有30多年的功力,,刻了逾50000個木活字,,用掉近100支刻刀。從采訪(開丁),、謄清(理稿),、撿字,、排版,到校對,、印刷,、打圈、劃支,、填字,、分譜、草訂
(打孔),、切譜(裁邊),、裝線、封面,、裝訂等15道木活字印刷工序,,他都非常嫻熟。
據(jù)介紹,,東源字模用的是檀梨木,,刻出來的字是老宋體,還要用上好的宣紙印刷,。應記者要求,,王超輝現(xiàn)場印刷了李清照的詩《醉花陰》(如圖)。先根據(jù)詩詞內容找到字模,,然后按照普通古籍版式排版,,校對后用毛筆蘸取適量的墨汁均勻刷在字模上,陰干數(shù)秒后鋪上宣紙,,然后用鬃毛刷,,使每一個字都均勻著墨,再輕輕將宣紙掀起,,就大功告成了,。一套嫻熟的技藝讓人眼花繚亂,但一切又顯得古意盎然,,和元代古籍中描述的木活字印刷技術如出一轍,。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