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涇縣宣紙制作工藝探秘
2011-02-14 08:35 來源:新華網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有著“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美譽的宣紙,,位列中國文房四寶之首,,始于唐朝,,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宣紙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在2006年被列入了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CPP114】訊:農歷新年的熱鬧氣氛還未散去,,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數家宣紙廠就開始投入忙碌的宣紙生產當中。
有著“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美譽的宣紙,,位列中國文房四寶之首,,始于唐朝,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宣紙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在2006年被列入了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宣紙的原產地安徽省涇縣,,至今仍沿用著明清繁盛時期生產宣紙的全部108道純手工工序。12日,,記者來到位于涇縣的中國宣紙文化園,,對宣紙制作進行了“探秘”。
中國宣紙文化園旅游開發(fā)部負責人洪中榮告訴記者,,經過鑒定,,宣紙能有1000多年的“壽命”,因為其潤墨性好,、質地穩(wěn)定,、耐久,、抗老化、不蛀不腐,,得到了書畫家的喜愛,。
“宣紙這樣的性質與它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洪中榮告訴記者,,宣紙的原材料是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它們需要經過蒸煮、踏洗,、石灰浸漬等反反復復幾十道工序后制成皮胚,,再由工人師傅搬運上山進行攤曬,這項工作勞動強度巨大,、耗時耗力,。
洪中榮說:“這些檀皮和稻草要在山上攤曬10個月的時間,通過風吹,、日曬,、雨淋、雷電等自然現象反復作用,,使其自然漂白,。同時,檀皮和稻草中易氧化的物質已去除,,這樣利于延長成品紙的壽命,。”
攤曬后生產出的叫燎草、燎皮,,經過洗滌后會被送到皮草選撿房進行挑選,,把不合格的老皮挑出來,成功經過選撿的皮草料才能送到碓房,。
記者走進門外寫著“碓房”的房間,,師傅們正通過舂碓分別敲打著燎草和燎皮,目的是把其中的纖維打碎,。“燎皮經過一兩千次的敲打,,并且由師傅不停翻邊后,形成一塊長條,,所以說宣紙是經過"千錘百煉"生產出來的,。”洪中榮說。 碓好的長條皮料踩碎后與草料按比例和好后,,師傅們通過布袋的細縫,,把一些雜質、灰塵等過濾掉,。這一道工序結束后,,布袋里剩下的就是潔白的紙漿了,。
在撈紙生產間里,放滿紙漿的撈槽前,,兩個撈紙師傅站在兩頭,,用一長方形的竹簾側著往槽中浸下去,隨即挑出,、掀起簾子,,一整張宣紙便落在紙架上,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宣紙薄厚全在這一浸一挑之間,,抬簾的角度、速度,、高度都要拿捏得當,。
“現在這個工作季節(jié)是最痛苦的。”正在撈紙的一位師傅告訴記者,,為了確保手感,,必須光著胳膊撈。記者嘗試了一下,,槽中山泉水寒徹入骨,,天天如此,撈紙工人十分辛苦,。
與生活在“水深”中的撈紙工人相比,,在下一步曬紙車間干活的師傅們卻生活在“火熱”之中。曬紙工人們要把撈出后初步擠干水分的宣紙一張張貼到滾燙的10米長的特制墻面上烘干,。由于擠過水的宣紙就像豆腐皮一樣薄,,師傅們揭紙的速度要相當快。
記者看到的最后一項工藝是檢紙,。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檢紙師傅要以極快的速度,發(fā)現紙面上最細小的空洞和破損,,那些有瑕疵的將重新回到紙漿槽中,。經檢驗合格的宣紙由女工用特制的大剪刀裁剪整齊。
洪中榮告訴記者,,這一剪刀就要剪100張宣紙,,所以當時就定“刀”為宣紙的計量單位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刀紙”,。
繁多的工藝要耗費大量人力,加上原材料收購價不斷上漲,,讓宣紙價格不菲,,這也讓市面上出現了不少假冒偽劣宣紙,。
“涇縣每年生產的正宗宣紙只有700噸,而市面上卻有上千噸流通,。”洪中榮說,,“非專業(yè)人士有時候很難看出真假,但真正的宣紙紋路清晰,,吸墨后能清晰顯示筆痕與層次,,這些都是偽劣宣紙遠不能達到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