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
2011-04-26 08:55 來源:????? 責編:???
- 摘要:
- ????????????????????????????G7?????????????????????????(??GRACOL)???CTP????????????????????????????????????????CTP???????????????????
【CPP114】訊:伴隨著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和數(shù)字圖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被稱為G7的工藝正在悄然興起,。它由美國的膠印商業(yè)印刷規(guī)范組織(簡稱GRACOL),結合CTP的多年實踐,,探索總結而成,。它是以控制灰平衡為主的一種新的印刷工藝,其目的就是要在CTP的幫助下,,實現(xiàn)商業(yè)膠印的“同貌”效果,。
G7與傳統(tǒng)印刷工藝的比較
G7工藝是在GRACoL(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sin Commercial Offset Lithography)組織的支持下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打破傳統(tǒng)的工藝方法,。G7工藝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分光光度計,,對印張上的中性灰平衡進行測量控制,并以一個新NPDC曲線(Neutral Print Density Curve)來匹配圖像的視覺效果,。其中G代表要校正的灰色(Gray)值,,7則代表7個在ISO12647-2印刷標準中定義的基本色:青、品紅,、黃,、黑、紅,、綠和藍,。
G7工藝與傳統(tǒng)的印刷工藝相比,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在原稿顏色的復制重點是圖像的亮調和中調,,并通過對灰平衡的控制(主要是對亮調范圍HR,、亮調反差HC和暗調反差SC3參數(shù)的Lab值進行控制)來實現(xiàn),而傳統(tǒng)印刷工藝則以實地密度和網(wǎng)點擴大作為主要的控制對象,。
G7的五個突出優(yōu)點
1,、灰平衡印刷密度曲線NeutralPrintDensityCurve(NPDC)
G7中控制印刷質量不使用TVI(網(wǎng)點擴大)曲線,而是采用其獨特的中性灰印刷密度曲線NPDC,。它是基于GRAC0L專門設計的文件 Press2Proof來進行的,,其橫坐標為P2P中所設定的網(wǎng)點百分數(shù),縱坐標為印刷后的密度值,。NPDC曲線有兩種:一種是CMY疊印的三色灰,,另一種是單黑。對于商業(yè)印刷來說,,一般疊印的最大密度都會在1.37~1.90,,即在NPDC圖中黑實線的上方扇形區(qū),。
此時50%C.40%M、40%Y處的中性灰區(qū)域的相對密度均為O.54,。這些曲線真正開始分叉,,多在0.6處,即孟塞爾明度值約為第5.8級的地方,,就可以充分保證人眼最敏感的10~6的明度值得到很好復制,。這樣,即使實地密度在一定的范圍變化,,其亮調和中間調也必能得到完美再現(xiàn),。NPDC曲線就是在不同實地密度下的特性復制曲線。有了 NPDC,,HR就有了保證,,不同材質、不同實地密度下的同貌復制才得以實現(xiàn),�,! �
NPDC曲線是結合P2P樣張來完成的。在G7最新印刷工藝方法—G7中,,需要測量的NPDC有兩條:一條是CHY的三色組合曲線,,另一條是單黑色版的NPDC曲線。分別用P2P的第四和第五列數(shù)據(jù)來完成,。NPDC主要作用是調整RIP輸出網(wǎng)點值,,強調的是輸出曲線的調整在最大密度的前提下,保證在所有的紙張上印刷時50%C,、40%H,、40%Y處密度是定值O.54。將上述C,、M,、Y和K的NPDC校正結果,作為RIP或校正設備賦新的目標值,。有些 RIP設備需要輸入“測量后”的值,,而不是“所需要”的值.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新的目標值就是經(jīng)過校正后每個曲線點都應該得到的值,。
2,、分光光度計代替密度計成為主要測量手段
在G7工藝中,,將分光光度計引入到過程的控制管理中�,!�
對中性灰的評判,,用的是色度坐標值a*,、b*和明度值L*來表征人眼的觀察效果。Lab值構成一個均勻的三維顏色空間,,其優(yōu)勢是能將在視覺上感覺到的兩個顏色差異用顏色模型中兩點的距離來表示,。在這里,當ΔE=1時,,是人眼可以分辨出的最小的色彩差異,。
在印刷過程中產生的數(shù)值,如密度值,、網(wǎng)點擴大等,,可由光學公式計算出來。分光光度計是通過樣品反射(透射)的光能量與同樣條件下標準反射(透射)的光能量進行比較,,得到樣品在每個波長下的光譜反射率,,然后利用CIE提供的標準觀察者和標準光源,按下式進行計算:
從而得到三個刺激值X,、Y,、Z,再由X,、Y,、Z按CIEYxy、CIELab等公式計算色坐標X,、Y,、CIELAB色度參數(shù)等,印刷過程使用分光光度計來控制,,使人眼的視覺效果可以直接反映到數(shù)值上,,完成更科學、更精確的復制,。
在傳統(tǒng)印刷中,,最常使用的工具是密度計,由于其價格低廉,、并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工廠中的普及率較高。密度計能夠測量實地密度,、網(wǎng)點的積分密度,,通過測控條還能夠測量出網(wǎng)點擴大、相對反差,,但密度與孟塞爾值卻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例如,密度的大小與明度不是線性關系,而是曲線關系,。而在色彩的評價上,,其濾色片的響應數(shù)值與人眼的觀察相差甚遠。所以,,密度計無法模擬人眼的觀察力,,密度值也不能反映出人眼的視覺效果。所以,,在G7工藝中,,采用分光光度計作為主要的測量設備,這就顛覆了傳統(tǒng)印刷質量控制工藝的基礎,,使得G7質量控制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G7與傳統(tǒng)印刷工藝的比較
G7工藝是在GRACoL(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sin Commercial Offset Lithography)組織的支持下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打破傳統(tǒng)的工藝方法,。G7工藝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分光光度計,,對印張上的中性灰平衡進行測量控制,并以一個新NPDC曲線(Neutral Print Density Curve)來匹配圖像的視覺效果,。其中G代表要校正的灰色(Gray)值,,7則代表7個在ISO12647-2印刷標準中定義的基本色:青、品紅,、黃,、黑、紅,、綠和藍,。
G7工藝與傳統(tǒng)的印刷工藝相比,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在原稿顏色的復制重點是圖像的亮調和中調,,并通過對灰平衡的控制(主要是對亮調范圍HR,、亮調反差HC和暗調反差SC3參數(shù)的Lab值進行控制)來實現(xiàn),而傳統(tǒng)印刷工藝則以實地密度和網(wǎng)點擴大作為主要的控制對象,。
G7的五個突出優(yōu)點
1,、灰平衡印刷密度曲線NeutralPrintDensityCurve(NPDC)
G7中控制印刷質量不使用TVI(網(wǎng)點擴大)曲線,而是采用其獨特的中性灰印刷密度曲線NPDC,。它是基于GRAC0L專門設計的文件 Press2Proof來進行的,,其橫坐標為P2P中所設定的網(wǎng)點百分數(shù),縱坐標為印刷后的密度值,。NPDC曲線有兩種:一種是CMY疊印的三色灰,,另一種是單黑。對于商業(yè)印刷來說,,一般疊印的最大密度都會在1.37~1.90,,即在NPDC圖中黑實線的上方扇形區(qū),。
此時50%C.40%M、40%Y處的中性灰區(qū)域的相對密度均為O.54,。這些曲線真正開始分叉,,多在0.6處,即孟塞爾明度值約為第5.8級的地方,,就可以充分保證人眼最敏感的10~6的明度值得到很好復制,。這樣,即使實地密度在一定的范圍變化,,其亮調和中間調也必能得到完美再現(xiàn),。NPDC曲線就是在不同實地密度下的特性復制曲線。有了 NPDC,,HR就有了保證,,不同材質、不同實地密度下的同貌復制才得以實現(xiàn),�,! �
NPDC曲線是結合P2P樣張來完成的。在G7最新印刷工藝方法—G7中,,需要測量的NPDC有兩條:一條是CHY的三色組合曲線,,另一條是單黑色版的NPDC曲線。分別用P2P的第四和第五列數(shù)據(jù)來完成,。NPDC主要作用是調整RIP輸出網(wǎng)點值,,強調的是輸出曲線的調整在最大密度的前提下,保證在所有的紙張上印刷時50%C,、40%H,、40%Y處密度是定值O.54。將上述C,、M,、Y和K的NPDC校正結果,作為RIP或校正設備賦新的目標值,。有些 RIP設備需要輸入“測量后”的值,,而不是“所需要”的值.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新的目標值就是經(jīng)過校正后每個曲線點都應該得到的值,。
2,、分光光度計代替密度計成為主要測量手段
在G7工藝中,,將分光光度計引入到過程的控制管理中�,!�
對中性灰的評判,,用的是色度坐標值a*,、b*和明度值L*來表征人眼的觀察效果。Lab值構成一個均勻的三維顏色空間,,其優(yōu)勢是能將在視覺上感覺到的兩個顏色差異用顏色模型中兩點的距離來表示,。在這里,當ΔE=1時,,是人眼可以分辨出的最小的色彩差異,。
在印刷過程中產生的數(shù)值,如密度值,、網(wǎng)點擴大等,,可由光學公式計算出來。分光光度計是通過樣品反射(透射)的光能量與同樣條件下標準反射(透射)的光能量進行比較,,得到樣品在每個波長下的光譜反射率,,然后利用CIE提供的標準觀察者和標準光源,按下式進行計算:
從而得到三個刺激值X,、Y,、Z,再由X,、Y,、Z按CIEYxy、CIELab等公式計算色坐標X,、Y,、CIELAB色度參數(shù)等,印刷過程使用分光光度計來控制,,使人眼的視覺效果可以直接反映到數(shù)值上,,完成更科學、更精確的復制,。
在傳統(tǒng)印刷中,,最常使用的工具是密度計,由于其價格低廉,、并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工廠中的普及率較高。密度計能夠測量實地密度,、網(wǎng)點的積分密度,,通過測控條還能夠測量出網(wǎng)點擴大、相對反差,,但密度與孟塞爾值卻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例如,密度的大小與明度不是線性關系,而是曲線關系,。而在色彩的評價上,,其濾色片的響應數(shù)值與人眼的觀察相差甚遠。所以,,密度計無法模擬人眼的觀察力,,密度值也不能反映出人眼的視覺效果。所以,,在G7工藝中,,采用分光光度計作為主要的測量設備,這就顛覆了傳統(tǒng)印刷質量控制工藝的基礎,,使得G7質量控制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