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好的文學應(yīng)該讓每個讀者讀出自己
2013-01-25 08:42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莫言受聘成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音樂作為一門藝術(shù),,是非常抽象的。在音樂的世界里,,要悲切有悲切,,要慷慨有慷慨,要激昂有激昂,,它不需要翻譯,,而且彈性非常大,可以進行多種解釋:
【CPP114】訊:莫言受聘成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音樂作為一門藝術(shù),是非常抽象的,。在音樂的世界里,,要悲切有悲切,要慷慨有慷慨,,要激昂有激昂,,它不需要翻譯,而且彈性非常大,,可以進行多種解釋:一個高興的人可以從中聽到讓他高興的音符,,一個悲傷的人即使讓他聽一首歡快的樂曲也會聽出眼淚。在聽同一首音樂時,,不同年齡,、不同學識修養(yǎng)和不同階段的人,完全會聽出不同的感受,。
文學也應(yīng)該具有這樣的品質(zhì),。
好的文學不應(yīng)該是清澈透明的,不應(yīng)該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好的文學應(yīng)該有其豐富性,、復(fù)雜性,,甚至曖昧性。它應(yīng)該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讀出自己,,它也應(yīng)該讓每一個讀者隨著時間、隨著閱歷,、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本書里讀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自己的小說不是一目了然的,希望寫出具有最大彈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說,,過去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藝術(shù)風格,但迄今還沒有完全達到,。
其實,,做人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沒有人議論和批評,,這個人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一個人之所以被“千夫所指”,一個人之所以被很多人評論,,就是因為他身上帶著非常復(fù)雜的特質(zhì),,因為這個人很難定性,因為這個人比較豐富,。我就是一個比較豐富的人,,所以成為了很好的“范本”,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讀我,,或者是虛假的歪曲,、或者是正確的理解,但無論哪種解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這讓我看到了無數(shù)自己看不到的側(cè)面,。
還有一個問題同樣值得思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小說被翻譯成外文廣泛傳播,,但這涉及一個問題——作家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作家到底為誰寫作?為自己寫作,,還是為讀者寫作,?如果是為讀者寫作,到底是為中國讀者還是為外國讀者,?小說翻譯成外文需要譯者,,那是不是可以說作家是為翻譯家寫作?
這種為翻譯家寫作的趨勢絕不可取,。盡管文學走向世界必須經(jīng)過翻譯家的翻譯,,必須經(jīng)過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但是作為一個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如果想著翻譯家,,那勢必使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大打折扣,,勢必為了翻譯的容易而降低自己作品的高度和難度。因此,,作家在寫作時,,什么人都可以想,就是千萬別想著翻譯家,;什么人都不能忘,,但是一定要忘記翻譯家,。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具有自己風格、具有中國風格的小說來,。
而對于諾貝爾文學獎,,不要小題大做,此前無論在高密,、北京,,還是瑞典,得知獲獎的我心里一直很平靜,,甚至有一點點歉疚,,其實在全世界、在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都有資格,、甚至比我更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他們之所以沒有獲獎僅僅是因為還沒有到時候。我也寄希望于未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作家能夠再次出現(xiàn)在瑞典,,再次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領(lǐng)獎臺。
(此文系莫言在北師大接受教授聘任儀式上的即興演講趙婀娜,、劉岱整理)
文學也應(yīng)該具有這樣的品質(zhì),。
好的文學不應(yīng)該是清澈透明的,不應(yīng)該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好的文學應(yīng)該有其豐富性,、復(fù)雜性,,甚至曖昧性。它應(yīng)該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讀出自己,,它也應(yīng)該讓每一個讀者隨著時間、隨著閱歷,、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本書里讀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自己的小說不是一目了然的,希望寫出具有最大彈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說,,過去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藝術(shù)風格,但迄今還沒有完全達到,。
其實,,做人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沒有人議論和批評,,這個人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一個人之所以被“千夫所指”,一個人之所以被很多人評論,,就是因為他身上帶著非常復(fù)雜的特質(zhì),,因為這個人很難定性,因為這個人比較豐富,。我就是一個比較豐富的人,,所以成為了很好的“范本”,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讀我,,或者是虛假的歪曲,、或者是正確的理解,但無論哪種解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這讓我看到了無數(shù)自己看不到的側(cè)面,。
還有一個問題同樣值得思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小說被翻譯成外文廣泛傳播,,但這涉及一個問題——作家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作家到底為誰寫作?為自己寫作,,還是為讀者寫作,?如果是為讀者寫作,到底是為中國讀者還是為外國讀者,?小說翻譯成外文需要譯者,,那是不是可以說作家是為翻譯家寫作?
這種為翻譯家寫作的趨勢絕不可取,。盡管文學走向世界必須經(jīng)過翻譯家的翻譯,,必須經(jīng)過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但是作為一個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如果想著翻譯家,,那勢必使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大打折扣,,勢必為了翻譯的容易而降低自己作品的高度和難度。因此,,作家在寫作時,,什么人都可以想,就是千萬別想著翻譯家,;什么人都不能忘,,但是一定要忘記翻譯家,。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具有自己風格、具有中國風格的小說來,。
而對于諾貝爾文學獎,,不要小題大做,此前無論在高密,、北京,,還是瑞典,得知獲獎的我心里一直很平靜,,甚至有一點點歉疚,,其實在全世界、在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都有資格,、甚至比我更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他們之所以沒有獲獎僅僅是因為還沒有到時候。我也寄希望于未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作家能夠再次出現(xiàn)在瑞典,,再次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領(lǐng)獎臺。
(此文系莫言在北師大接受教授聘任儀式上的即興演講趙婀娜,、劉岱整理)
-
相關(guān)新聞:
- ·“書商經(jīng)紀人” 玩貓膩引發(fā)不信任 2013.01.23
- ·《達芬奇密碼》作者新書5月問世 首印400萬冊 2013.01.21
- ·????HMV???? ?????????????? 2013.01.18
- ·業(yè)內(nèi)把脈紙質(zhì)書未來:至少還將存在五十年 2013.01.16
-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quán)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wù)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