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家鉛字印刷廠推動傳媒業(yè)發(fā)展
2009-12-21 10:09 來源:天津日報 責編:樂軒
- 摘要:
- 無疑,先進的印刷技術,,為津城新聞傳播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獨立的鑄鉛字既可組成不同的詞組,又可反復使用;既方便排版,,又適宜機器印刷,而且保證字跡清晰,、工整,。更重要的是印刷機的引入,徹底告別了臂搖手推的人工印刷時代,,機械印刷輕而易舉地大大提高了印刷數(shù)量與速度,,精美的印刷品像雪片一樣從機器中涌出落下……
【CPP114】訊:在津城數(shù)不勝數(shù)的小洋樓里,,解放北路189號的那幢巴伐利亞風格小樓,不是最漂亮也不是最顯赫的,,但卻是最受關注的,。1886年落成后,它是天津印字館所在地,,也是天津首家采用鉛字的印刷廠,。這里不僅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國外科技書刊及各種精致中英文書籍,而且當時影響頗大的《京津泰晤士報》也誕生在這里,,愛潑斯坦,、邵飄萍等知名記者,都曾從這里出出進進……1871年第165期《教會新報》中就刊有一篇介紹美華書館的文章,,頗為形象地展現(xiàn)了印刷機進入中國后為印刷界帶來的飛速發(fā)展,。文章這樣寫道:“前所言之印書機器,至巧至速矣,,歲印億萬紙矣,。若西人用于本國印書館,則用火輪機器印,,更不用人之挽機,,不用人之入紙,,半時許可印萬五千紙,一紙分開,,乃書數(shù)頁,,則半時許約計可印書五六萬頁矣,更巧而速,。”
一百多年前,,先進的印刷設備最早出現(xiàn)在津城不是偶然的。近代以前,,天津是中國北方的重要交通樞紐,。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匯聚而成的海河,,穿越城市直通渤海,,使得天津既有通暢的河運,又有天然的海運,,而且距北京又近在咫尺,,這些都使西方列強覬覦天津已久。通過天津檔案館從英國征集到的“天津水路通衢圖”可以看出,,當時他們對得到天津的渴望,,對掠奪的準備。
1655年荷蘭使節(jié)哥頁來京進貢,,記述他到達天津港口的印象時稱天津與廣東,、鎮(zhèn)江并列為三個主要港口,并認為天津這個地方到處被廟宇所點綴,,而且人煙稠密,,交易頻繁,像這樣的繁榮商業(yè)景象實為中國其他各地所罕見,。隨后荷蘭使節(jié)繪制了三岔河口圖,。1793年英國使臣馬嘎爾尼率團來華,為乾隆帝80壽辰進貢,。到達天津三岔口對這里的熱鬧景象十分贊賞,。他的隨員對河流系統(tǒng)做了一些饒有興趣的研究,“一條從京城附近流來的河流,,一條同其他邊遠地區(qū)相連接的河流,,這樣的兩條同行河流的匯合,從中國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帝國初期起,,必然會使天津成為一個熱鬧的地方”,。馬嘎爾尼使團于1793年8月抵達天津大沽后,,立即對天津產生濃厚興趣,9月他在熱河避暑山莊覲見乾隆皇帝時,,急不可待地提出要開放寧波,、舟山、天津為通商口岸,,均遭到拒絕,。此行他們雖未完成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的任務,,但卻在華逗留期間,,收集了大量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為其之后發(fā)動的一連串戰(zhàn)爭埋下了伏筆。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著”,,1858年至1859年,,一紙《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讓列強們如愿以償,,特別是在《北京條約》中把天津開為商埠,特別寫成重要條款,。從此,,海河兩岸先后出現(xiàn)9個“國中之國”的租界,他們把租界當成自己的領地用心經營,,特別是英租界不僅很快設立了領事館,,控制天津海關,開設洋行和銀行,,培植買辦,,建立教堂,開辦學校和醫(yī)院,,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對天津實施控制。當然,,要達到長期控制天津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引導與強化,這點時任天津海關稅務司的英籍德國人德璀琳比誰都清楚,。1886年11月16日,,他與英商怡和洋行“總理”笳臣集股創(chuàng)辦了中文報紙《時報》,,也是天津的第一種近代中文報紙。接著,,1895年英國人又創(chuàng)辦了第二種中文報紙《直報》,,創(chuàng)辦人為德國貴族、德璀琳的女婿漢納根,。
辦報就要引進先進的印刷設備,,于是德璀琳又成立了印刷公司,并引進了鉛字印刷技術,。到漢納根時,,他不僅辦起了井陘煤礦、賽馬場,,而且投資將印刷公司改為天津印字館,,從內容到印刷全面提升了質量。為什么漢納根要投資改造印字館呢?答案在1895年4月的《直報》上寫得很清楚:“原擬于三月間加足八幅……詎昨滬上寄來鉛字,,生僻字數(shù)交到不少,,合用者仍屬寥寥,礙難驟增八幅之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漢納根決定“騰了地步,一概排印新聞,。”漢納根對《直報》的改良,,減少廣告使嚴復那些先驅者有了發(fā)表言論的地方,翻看當時的報紙,,可以發(fā)現(xiàn)該報創(chuàng)辦之初,,曾連續(xù)發(fā)表嚴復5篇文章。
可以說天津開埠后,,外國資本在租界經營的印刷業(yè),,是租界創(chuàng)辦比較早的工業(yè)。由于有了設備先進技術成熟的印刷企業(yè),,1894年3月,,貝令漢為首任經理和主編的《京津泰晤士報》問世,報紙交由天津印刷公司印刷(天津印字館前身),。這是一份影響很大的報紙,,它曾關注中國形勢的變化,經常評論時事,,發(fā)表政見,,并宣稱旨在輸入西方文化以激勵中國的改革。英國人辦印刷公司又辦報,讓日租界很眼熱,,1902年日租界出現(xiàn)第一家印刷企業(yè)——東和印刷局,,它除負責印刷租界內所需的票據(jù)、表冊等外,,還承印報刊和書籍,。此后,日租界的印刷工業(yè)發(fā)展很快,,先后創(chuàng)辦的印刷廠達6家,。當時的印刷質量如何?前兩年,近騰久義曾捐獻了一批當年日租界印刷發(fā)行的明信片,,這些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彩色明信片,,如今畫面上的顏色依然非常鮮艷、層次清晰,,讓人一目了然1917年,、1939年天津發(fā)大水時的情況,以及城市風貌,、市井生活等,。
無疑,先進的印刷技術,,為津城新聞傳播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獨立的鑄鉛字既可組成不同的詞組,又可反復使用;既方便排版,,又適宜機器印刷,,而且保證字跡清晰、工整,。更重要的是印刷機的引入,,徹底告別了臂搖手推的人工印刷時代,,機械印刷輕而易舉地大大提高了印刷數(shù)量與速度,,精美的印刷品像雪片一樣從機器中涌出落下……
19世紀以前中國沒有報紙,清朝雖出現(xiàn)了《京報》,,但那不是近代化的報紙,。1886年,《時報》的創(chuàng)辦拉開了天津新聞傳播業(yè)的序幕,,是中國新聞界的共識,。由此可以證明,先進的印刷技術與設備催生了天津新聞傳播業(yè),,1897年嚴復創(chuàng)辦了《國聞報》,、1902年英斂之等創(chuàng)辦《大公報》、1905年出現(xiàn)《天津商報》、1912年梁啟超創(chuàng)辦《庸言》雜志,、1915年《益世報》問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天津首例帶薪年假糾紛結案 印刷工討回三倍酬勞
天津一包裝制品公司發(fā)生火災
天津八里橋紙制品展會成交額喜人
2013年天津東亞運動會徽,、吉祥物公布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